湘潭大学2012年第3期(总第452期)
△ 我校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我校大力开展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建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作为教育部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学校”,我校近年来积极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入探索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途经,逐步建立了 “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实践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1. 实施教学课程改革,推行分层次、个性化教学。改变了《大学英语》作为单一的语言技能课程的课程性质,建立了多层次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在保证学生自主的基础上有效兼顾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纵向上,将课程分成教学目标逐步提升的四个层次,即“大学英语I-IV”,各个层次的课程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了既保证教学活动的连续性,又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内容;横向上,在保留以讲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英语”课和“视听说”课的同时,增加了“英美文化”、“英语影视欣赏”、“翻译与写作”、“英语演讲与辩论”、“英美文学作品欣赏”等拓展课程。
2. 推进教学平台建设,实现自主式、实践型教学。改变了传统常规课堂教学的现状,以三大教学平台建设为载体促进教学。(1)多媒体教学平台。建成了一个由19间交互型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组成,集语言技能训练、人文素质拓展、学习效果评测等多个平台于一体的自主学习中心;(2)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一是以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英语学习网站“湘大E线”;二是以Adobe公司提供的Connect Promeeting为平台,开设网络讲座,聘请专家学者为非专业学生讲授英语语言、文化、文学的基本知识;三是以Adobe Webnar系统为依托,严格按照初始测试、课程学习、课后评测、线下学习四个步骤,为学生提供一整套交互式、个性化的网络英语自主学习课程。(3)实践教学平台。一是创建口语实验班。通过自愿报名,实行全校性选拔,采取中外籍教师相结合和滚动淘汰制的方式,进行虚拟目的语环境下有针对性的培养。二是加强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定期化的英语角、英语演讲夏令营和非定期化的英美文化节、话剧周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了灵活运用英语的平台。三是建立英语辅导员制度,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一名英语辅导员,强化日常辅导。
3.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引入形成性评价机制。改变了传统的以考试作为唯一手段的传统评价方法,将课堂表现观察、学习日记追踪、作业与小测验及学生档案记录等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全面监控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这种形成性的评价机制既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薄弱环节和学生的学习进展,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达到反拨教学的目的,又便于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明确目标差距,帮助进一步挖掘英语学习潜力。
4. 强化教学资源建设,确保教学正常开展。学校近年在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硬件设施方面,为在校学生配备了交互式数字化语言实验室19间,自主学习中心1个,为教学团队配备大型教师电子备课室1间、英语口语训练室1间,为每位教师配备专门工作间,供面授指导、答疑使用。在软件设施方面,学校图书馆拥有各类英语读物45万册及多个相关中外文数据库,外语图书分馆藏有英语语言、文学、文化图书、刊物25万种,音像资料5000余种,自主学习中心储存了大量的英文电子文库、题库和音频视频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大学英语改革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多层次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和自主化个性化的教学平台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大大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自教学改革以来,各班学生英语到课率均保持在95%以上,以英语戏剧表演为代表的英语教学改革系列成果显著。
2. 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教师中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师4人、优秀团队2个;先后编写出版了《21世纪英语交际口才》、《世纪英语阅读教程》等10部教材,获省、部级以上鉴定的教学成果14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师自行开发制作的教学课件获国家级奖励3件、省级奖励10件。
3. 学校的人才培养效益进一步凸显。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稳步提高;参加全国各类英语比赛成绩斐然:29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知识竞赛特等奖,76人次获得一等奖;1人次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特等奖,6人次获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三等奖,9人次获得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团体一等奖,5人次代表湖南赛区参加“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总决赛并获奖。